一、农业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提出
第15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将于今年12 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届与会各国首脑将就2012 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安排达成共识。此前各届大会讨论的主要是工业和交通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农业并未包括在议程之内。不过,正因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的出现,“绿色科技”和“新能源”应运而生,率先行动的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占据了新兴环保产业的制高点。国际气候变化基金、国家和民间科技投资也随之流向气候变化应对项目。此间,发达国家通过国际温室气体排放谈判占据先机,为其工业和交通业赢得了新的增长点。未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磋商议程的农业及农业人口,自然也无缘分享其中的好处。因此,针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研究和国际谈判背后,是国际政治、经济和外交上的一个重要角力点。
哥本哈根会议之前,各方利益相关者都在为新一轮的国际谈判展开游说活动。其中,欧美农业部门已经行动起来,伸张农场主的利益诉求。例如,美国农场主要求把农业置于“保护帽”之下,不定排放限额。欧洲则反之,但要建立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补偿机制。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简称IFPRI)则以 “食物、农业和环境2020 远景”的研究为基础,于2009 年5 月28 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发布“农业和气候”政策简述,为将发展中国家农业纳入气候谈判张目。其主旨在于,农业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中举足重轻,倘若将农业排除在磋商议题之外,发展中国家众多农业人口尤其是贫穷的小农将在这一全球行动中被边缘化,失去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农业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