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近几年来粮食价格的突飞猛涨引起了全世界人民对粮食和营养状况的关注,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对通货膨胀,以及某些国家中由此产生的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关注。尽管各种因素对于全球粮食价格飞涨的影响程度依旧有待商榷,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凸现出来,并被最高政策制定层所了解和关注。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先前就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并指明了避免以及减轻危机发生的主要措施。2本文意在更为具体地指出当前需要做什么。整套政策的调整措施要求框架明确、结构透明,特别是其先后顺序、规模,对多样的地区及国家的适应性,以及为其实施所进行的安排和管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政府以及国际组织都肩负重任,要通过推动紧急贸易和投资措施并利用社保帮助贫困人口应对食物账单的增长来降低和稳定物价。许多措施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全球协作。
几乎所有的农产品都没能摆脱涨价的趋势。从2003年开始,全球玉米和小麦价格涨了两倍多(图1)。稻米的价格跃至史无前例的高位,仅在前四个月就翻了一番。奶制品、肉类、禽类、棕榈油以及木薯,和其他的农产品一样,也经历了价格巅峰。自2003年初起,黄油和牛奶的价格已是原来的三倍,禽肉的价格也几乎是原来的两倍。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美元疲软(从对欧元的牌价来看)的因素,粮食价格的增长幅度实际上要稍低些,但仍然引人注目。因为对于穷人而言,真正核心的是这一系列涨价对其实际购买能力的影响。这些影响一部分体现在非技术劳动力工资相对于食物价格比例的下降中。依据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的全球模拟分析,高居不下的全球农产品价格看来似乎不太可能降至2000-03年的水平,而且波动甚至有可能更加剧烈。3食品价格的波动不同程度上从国际市场传递到各国的国内市场中。4例如,在坦桑尼亚,2 0 0 3年到2008年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变动的81%反映到了国内市场玉米价格的变动上。然而,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和苏腊巴亚,玉米价格的传递分别只有5%和32%。无独有偶,在加纳和菲律宾,本地的稻米价格调整到了大约国际价格变化的50%。食品价格的波动对整个通货膨胀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食品在消费品中所占比例很高。在拉丁美洲,食品在消费品价格指数中所占比例为23%到50%,食品价格的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了两位数。中国的食品价格也在加速增长中,食品价格对整个通货膨胀的影响达到了9 0 %。在印度,2 0 0 7年到2008年,食品价格增长对整个通货膨胀的影响只占了不到20%,然而,已经在印度国会中引起了关注。印度已经动用补助、贸易和税收政策以应对全球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剧烈震荡。然而,最不发展国家——大部分位于非洲——以类似的方式来应对的资源却要少之又少。
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正在采取各种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增长对国内粮价的影响,特别是减轻对特定人群的影响。其中一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稳定和降低粮食价格,而另一些措施却是以牺牲部分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部分人群的利益,抑或这些措施事实上将导致粮价更加动荡并严重扭曲正常贸易。现在所需要的就是采取更为有效和一致的行动,帮助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解决他们面临的急剧增长的食品开支问题,并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在面对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的机遇面前迅速做出反应,从而为极度不稳定的食品市场带来稳定。
作者:、
von Braun, Joachim
Ahmed, Akhter
Asenso-Okyere, Kwadwo
樊胜根
Gulati, Ashok
Hoddinott, John
Pandya-Lorch, Rajul
Rosegrant, Mark W.
Ruel, Marie
Torero, Maximo
van Rheenen, Teunis
von Grebmer, Kla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