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贫穷者?他们分布在哪里?
根据国际社会所认定的极端贫困标准,全球尚有10亿人口依然生活在每天1美元的水平之下,在这一标准下,人的生存都成问题。这10亿人由贫困程度不同的群体组成——他们都很穷,但一部分人比其他人更穷。为更好地弄清最贫困人群是否得到了扶持,我们首先将生活在每天1美元 标准之下的人口根据其贫困程度分为三类:轻微贫困:生活水平在每天0.75美元至1美元之间的人群;中度贫困:生活水平在每天0.5美元至0.75美元之间的人群;极端贫困:生活水平在每天0.5美元以下的人群。
这一分类能使我们在考察一美元标准以下贫困人口生活状况时界定谁是最贫困者,他们分布 在哪里,他们是如何生活的。我们发现,有1.62亿人口处在每天生活费用低于0.5美元的绝对贫困 当中。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如果把他们集中在一个国家,那将是继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 西亚和巴西之后的世界第6大人口大国。
事实上,这些极端贫困人口绝大多数都集中在一个区域——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这里的极 端贫困人口占全球极端贫困人口的比重超过了3/4。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还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极端贫困人口超过中度和轻微贫困人口的地区。与之相反,在亚洲,大多数贫困人口每天的生活标准稍低于1美元,只有一小部分人处于极端贫困状态之中。
通过对这三类贫困人群的考察,我们发现,在一些地区取得显著进展得同时,那些贫穷和饥饿程度严重的地区减贫和消除饥饿的进程却在逐步放缓。从1990年到2004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轻微、中度与极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南亚虽然轻微贫困人口有所增加,但中度和极端贫困人口 数量却有显著下降,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每一类贫困的数量都在增加,尤其是极端贫困。撒 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退步表明,如果按照当前的趋势发展下去的话,虽然下一个七年全球发展进程可能会波及贫困线以下人口,但将会遗弃世界上一大部分极端贫困人口。
亚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截然不同的表现使人们对经济增长模型中“增长与减贫趋于收 敛”的假设产生怀疑。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贫困的严重性和减贫的有限进展表明该地区最贫穷人群可能会陷入贫困陷阱。为了更好的掌握这一动态,我们计算了1990年到2004年在每个人的收入按同一比率增长的情况下每一类贫困人群脱贫的数量。然后,将这一“公平增长情形”与同期 实际发生的减贫数量做了对比。
我们发现那些远离日生活水平1美元贫困线以下人群的脱贫进程一直较慢。如果这三类贫困减贫幅度相同的话,极端贫困群体的数量将会下降3.6%。而实际上,极端贫困群体数量仅减少了1.4%,低于估计水平的一半。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高速经济增长使所有人相对均等地受益,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极端贫困人群被该地区本来成效就很小的减贫进程所远远地抛弃。
作者:
Ahmed, Akhter U.
Hill, Ruth Vargas
Smith, Lisa C.
Wiesmann, Doris M.
Frankenberger, Tim
Gulati, Kajal
Quabili, Wahidand
Yohannes, Yiseh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