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生产更多的粮食来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由于扩张农田往往面临着各种制约因素,那么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来提升全球作物产量,则是一个广被看好的方法。然而,我们仍然缺少对种植密度差距的了解,也就是说,理论上最大种植面积和当今现实中的种植密度之间存在多少差距。我们也不清楚,缩减这一差距又能增加多少额外产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运用了空间论的方法来探索2000年前后种植密度的差距,我们通过估算当前全球耕地的多熟制种植潜力和实际多熟制种植来计算这一差距。我们采用GAEZ (全球农业生态区)方法,基于气象资料估算出潜在的多熟种植制度,而实际的多熟种植制度来自于卫星观测的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将温度限制因素考虑在内,那么全球平均种植密度差距是0.48,如果将温度和降水约束考虑在内,种植密度差距则是0.17。在这两种情形下,拉美地区的种植密度差都最大,其次是非洲和亚洲。根据《全球饥饿指数》报告,在南亚、东南亚以及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国家,粮食不安全程度最严重。我们发现,这些国家的种植密度差距在两种情形下都略高或中等。减少种植差距将伺机增加粮食生产,从而帮助人们摆脱极端饥饿。我们估计,目前全球耕地的产量在温度限制的情况下可以扩张736万平方公里;在温度和降水量限制的情况下,则可以扩大271万平方公里。如果消除种植密度差距,拉丁美洲将最有潜力扩大其收割面积(超过128万平方公里),其次是亚洲(100万平方公里)。然而,我们要留意的是,虽然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年度耕地单产量,但是这种做法不一定总是适用的,我们还需要在减少种植密度差距和保护环境之间做出权衡。只有用可持续的方式让种植密度增加,才既能保证全球粮食生产,又能满足不断上升的粮食需求。
作者:
Wu, Wenbin
You, Liangzhi
Chen, Kevin Z.
发表日期:2015年8月
类别:IFPRI研究论文
论文下载及相关英文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