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京联合举办2021中国和全球农业政策论坛暨《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和《全球粮食政策报告》发布会。会上,《全球粮食政策报告2021》正式在中国发布。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出席会议并致辞。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所长Johan Swinnen视频致辞。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陈晓华,国务院原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范小建,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会长陈萌山,副院长梅旭荣出席会议。发布会由农经所所长袁龙江与IFPRI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办公室主任陈志钢共同主持。
IFPRI所长Johan Swinnen在致辞中指出,新冠疫情对全球食物系统和食物供应链造成了较大的冲击,特别是对于妇女、儿童、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的冲击尤为严重,但疫情也为全球食物系统转型带来了机遇。全球食物系统需要从高效性、健康、抗逆力、包容性、可持续性五个方面进行转型,以应对未来冲击。
梅旭荣发布了《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1》。报告回顾与展望了国内外宏观经济和农业产业走势,继续聚焦中国农业产业竞争力。围绕产业热点,全面研判了“十四五”时期中国农业—食物系统发展趋势,指出要进一步优化居民膳食营养结构,强化以居民营养健康为导向的消费需求预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讨论了2035年国家粮食安全形势、生猪产能恢复和潜在重大风险等热点问题。
陈志钢博士表示《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1》提出了新的重要关注点,尤其在营养和健康的关系,及中国膳食结构转型的问题上。而IFPRI则基于国际层面的观察讨论了全球食物系统转型的关键。
报告共同主编、CGIAR农业促进营养与健康研究项目(A4NH)主任John McDermott发布了《2021全球粮食政策报告》。报告指出2020年的新冠疫情对全球贫困和营养问题产生了较大影响。疫情以来,口粮消费增加,果蔬及动物产品消费明显下降。但在面临挑战的同时,新冠疫情也见证了食物系统中供应链、数字化多方面的创新。报告对未来的食物系统提出了五个重要目标,建议引导健康的膳食需求,将环保与食物系统结合起来,并关注城乡差异及贫困人群面临的不平等等问题。报告预测在未来全球将面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更多样、更频繁的冲击,有韧性的政策体系及公共、私营部门间的协调对于应对上述冲击至关重要。
会上,陈晓华,陈萌山,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IFPRI原所长樊胜根,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仇焕广作为特邀嘉宾对两个报告进行了点评。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南南合作金融中心等国际机构代表,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高校、各省农科院的专家,中国农科院机关各部门、院属各单位,以及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会议。本次发布会采用中英文双语面向全球网络直播,共计3000多人线上观看了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