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26日,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所长樊胜根博士受邀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并在主题为“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分组会上发表演讲。
樊胜根谈到,尽管中国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成绩斐然,但仍面临挑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大部分的贫困人口仍然在农村,而发育不良的儿童也绝大部分在农村:12%的农村儿童生长迟缓、营养不良,而在城市这个比例只有3%-4%。儿童营养不良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智力和身体发育,这些危害对人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就像“终身监禁”。振兴人才要从小抓起,所以改善儿童营养是重中之重。
随后,樊胜根分享了韩国、日本、泰国、欧盟及美国成功农村政策的经验,这些国际经验对中国振兴乡村有借鉴意义。
韩国通过开展“新农村运动”,大力投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保障农民权益,并强调自治和协作,使韩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本的农村振兴模式也值得我国学习。日本社会老龄化程度严重,因此完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是日本农村建设的一大特点。另外,通过政府积极引导,日本实现了乡村和城市的紧密对接。
泰国借助“一村一品”项目,积极推动各乡各村发展地方特色工艺产品,增加农村就业和收入,来实现减贫的目标。此外,泰国还通过鼓励农民种植有机水稻,开发乡村旅游等措施,支持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欧盟通过补贴政策改革,将对农业的补贴转变为农村发展支持。具体来说,他们将对产品和价格的补贴转换为农民收入支持和直接补贴,进一步将支付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挂钩,并成立专项农村发展基金。欧盟还推出更具针对性、更公平的社会安全网,例如,用绿色补贴直接奖励农民生态友好的生产实践,鼓励有利于环境和气候的投资。
美国近日公布的1.5万亿美元基建投资计划,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将用于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水电和宽带网。值得一提的是,宽带的普及和远程办公等新工作模式,为农村地区创造了商机和发展机会,使农村与城镇紧密连接。中国也可以从中获取经验,尤其是重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新技术振兴农村地区。
“美国经历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发展过程。上世纪初美国的农业和农村非常发达,然而到了六七十年代,大量的乡村人口涌入到城市里面去。最近又有一个新趋势,很多城里人开始返回乡下,不仅仅是年轻人,老年人也回到农村退休养老,很多人是住在距离城市两三小时车程的地方,既可以享受到农村优良的生态环境,又同时可以享受城里的医疗服务、娱乐等等,这一模式也是中国可以考虑的。”
结合他国的成功经验以及自己对中国农业农村的观察,樊胜根总结了中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几大要点:
• 第一,解决农村富裕地区的环境问题,改变不利于环境的行为或集体行动,加强农民环境和健康教育。
• 第二,加固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提高优质教育的可获得性,升级基础设施,为人口迁移提供便利。
• 第三,赋权农村居民和社区,推广农村地区本土特色、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
• 第四,改革现有的补贴政策,将生产性补贴转换为收入支持或改善生计和环境。
• 第五,加强城乡联系,改善连接城乡的交通设施、价值链、宽带连接。
• 最后,统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战略、政策和投资。
樊胜根提到,农业农村部的组建有利于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在国家层面,在省级与县级单位也应做相应改进,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统筹发展农业和农村,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