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了数十年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后,中国的农村和农业改革于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如火如荼地开展。农业产出的快速增长为城市和工业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初期改革之后,农业仍保持强劲增势。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 的数据显示,中国农业生产年增长率接近 4%,2000 年到 2011 年间农业产值翻了两番。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0 年到 2010 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 162%,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了 5%。这一进展是实施一系列加快农村转型和提高农民(尤其是小农户)收入政策的结果。
政府逐步取消持续了几个世纪的农业税,并实施了旨在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和帮助农民获取优质投入品的大量扶持政策。 这些措施推动了农产品产量的大幅增长,同时,也通过释放资金和鼓励农业投资以提高农民收入。 另外,放宽城乡人口迁移政策为农村和城市带来巨大经济动力,使农村收入快速增长并提供工业化和城市化急需的劳动力。
尽管已取得不少成就,但中国农村地区的转型仍面临巨大挑战,不断出现的许多问题使情况变得更为复杂。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很大。农民获得优质医疗保健服务和社会保障的途径非常有限。 农村环境和自然资源(如土地和水源)以惊人的速度在恶化。全国超过 10% 的人口仍然处于粮食不足的境况,其中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此外而,政府还必须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福利与权利。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国家有望采取更多措施持续推进农村转型并解决上述难题。 政府必须继续增加在农业上的支出,并增拨资金以创新和发展市场的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不是对投入品和农产品发放补贴,因为后者只会造成经济效率低下和市场扭曲。
农业和粮食生产也需要创新,以节约水和能源。政府在连接小农户和市场方面应加快制度创新,使小农户为日益富裕的城市人口生产安全、营养和高附加值的食物。
政府须运用财政资金来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交通、通信,以及改善教育和卫生设施来促进人力资本投资。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转型,人力资本投资对于培养拥有高技能和资本密集型的劳动力非常关键。 此外,建设农村基础设施还能让乡镇成为服务提供点,将农村经济与外部的投入和产出市场连接起来,既削减成本又增加交易量。
由于土地产权已成为中国农村地区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政府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产权问题,以保证土地得以高效、公平地使用。在政府为了工业和城市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征用土地时,应通过土地产权证明、市场交易和更加公平的补偿来保护农民的权利以及总体的发展。
应该在农村地区建立有效瞄准的社会保障网络,并扩大对包括儿童、妇女、老人和偏远地区居民在内的弱势群体的覆盖范围。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应确保以上弱势群体与农村流动人口能获得食物、医疗服务和教育。另外,农村流动人口也应有失业津贴。
考虑到老年人的脆弱性,解决中国农村地区的老龄化问题是一项不可回避的基本任务。政府有义务支持老龄家庭。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和农村社会救助计划正铺开覆盖面,这对老龄家庭至关重要。其他可以帮助农村居民家庭应对冲击、增加储蓄和提高生产力的社会保障政策也将十分有益。
中国大量的水资源、土地和森林资源已被污染,其它自然资源也在退化。这一危险趋势必须得到扭转,以使农村地区重新获得其对农村居民、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性。
本文作者为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所长,研究所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
(《中国日报》2012/11/7 第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