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发布2012年《全球粮食政策报告》
《全球粮食政策报告》于3月14日在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华盛顿总部发布。通过严谨的研究和调查,该报告回顾了2012年全球重大粮食政策的发展及趋势。探讨了粮食安全、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性别平等、地区发展等诸多问题。
今年的 《全球粮食政策报告》对中国的农业发展给予了特别关注。报告指出,中国在过去的20年间保持了农业生产的高增长率(详见报告第2章),而2012年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在多年的口粮自给自足后,中国开始大量进口主要谷物(例如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粮食需求。仅2012年1月至11月之间,中国进口了约210万公吨大米,360万公吨小麦和500万公吨的玉米。由于中国大米的生产成本增加,比较优势减弱,中国开始大量从越南、柬埔寨和巴基斯坦等国进口大米。与此同时,美国成为了中国的其他谷物及大豆主要出口国。
然而,口粮依赖进口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2012年美国境内的严重旱情,导致美国主要作物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和大幅度波动。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玉米消费国和最大的大豆消费国,深受美国持续干旱导致的粮价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详见报告第82页,区域政策发展东亚篇)。
因此,为了满足农业增长的需求,适应中国消费模式的改变和农民收入上涨的趋势,中国开始实行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措施。于2012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突出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以及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研究投资的决心。目前,中国在农业上的公共开支已经超过巴西和印度,并接近美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