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美商会网站 翻译: 王炳相)
中国经济发展给中国的粮食系统带来了怎样的挑战?中国应该如何在满足居民粮食需求的基础之上保证粮食安全?10月31日中国美国商会请来了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中国项目主任,高级研究员陈志钢(Kevin Chen)博士,从中国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食品污染丑闻和气候变化几个方面来讨论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
要点
-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农业并没有显著增长,而是保持平缓的态势。
- 城市人口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农村人口。
- 中国消费者对大米一类谷物的喜好下降,并且开始不再选择其作为主要食物。
- 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和面对气候变化时的脆弱性给中国农业带来更多的困难。
- 中国绝大部分农场都是个体小农户,国家的政策应该更多的反映他们的利益,并且考虑到他们的实际需求。
- 政府政策必须促进粮食的安全、生产效率和先进技术的使用。
概要
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给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改变。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镇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然而在经济继续增长的情况下,农业并没有显著增长。由于人口变化在中国整体变化中的重要影响,使得对于农业领域的要求也有所改变。中国消费者对大米一类谷物的喜好下降,并且开始不再选择其作为主要食物(从1970年的64.2%到2009年的47.7%),与此同时对更高质量的肉和日常乳制品的需求给中国粮食系统带来新的压力。
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和面对气候变化时的脆弱性带来了更多新的问题。农民过量施肥导致河流和供应水资源的污染。中国北方面临严重的缺水问题,并且这一问题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会不断恶化,这也将会对未来的粮食产量产生消极影响。另一个中国特有的问题是在中国总量193万平方公里的耕地中有95%的农场都是个体小农户(土地面积小于两公顷)。政府政策必须考虑到他们的需求,尤其当这些小农户当中有很多进行商业化尝试的时候。未来的政策计划包括促进中国粮食系统中的粮食安全和生产效率,促进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交流和技术转让,促进开放互惠的双边贸易,开发实用的新技术比如高产高适应性的作物、水和能源的转换以及更有效率的土地使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