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8-20日,2014粮食安全与农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农业大学顺利召开。200余名来自澳洲、美国、德国、荷兰、丹麦、日本、韩国、非洲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师生聚集于此,来共同探讨粮食安全与农村发展的前沿问题与创新理念。此次会议由南京农业大学、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德国哥廷根大学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举办。
2014年10月19日上午,大会正式开始。开幕式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南京农业大学经管院教授钟甫宁主持,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发展战略与政府治理部主任Paul Dorosh博士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主旨发言阶段由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的中国项目负责人陈志钢博士主持。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的Paul Dorosh博士就“低收入国家农业增长和贫困减少的演变作用”发表了主旨演说,他指出城镇化带来了新机会,移民和聚集效应是经济增长的潜在来源。然而,Dorosh博士还指出预测模型显示在埃塞俄比亚和乌干达,城镇化减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若没有投资支持,将会造成“贫困城镇化”和城市不平等加剧。在埃塞俄比亚和乌干达等农村地区贫困比例较高的国家,向城镇地区分配更多的公共投资会带来更快的经济增长,但却会给贫困家庭带来更低的收入。
随后国际农经学会主席、世界银行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部主任William Martin发表了主旨演说“谁来喂养中国?”。中国科学院的黄季焜教授介绍了“中国的粮食安全和政策”。最后,南京农业大学的钟甫宁教授讲述了“怎样管理粮仓储备以保障粮食安全?”
在接下来的大会发言中,德国哥廷跟大学的Stephan v.Cramon-Taubadel就“什么影响着大宗商品价格传递?来自国际大米贸易的证据”做了发言。美国康奈尔大学的Calum G.Turkey介绍了他根据美国农学家J.L.Buck在1929-1933年的中国农村数据做出的关于信贷需求和信贷关系的初步评估,韩国高丽大学的Doo Bong Han发言主题是“进度,贸易协议的潜在影响:贸易模型问题及其对韩国农业的启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Pedro Marcelo Arias介绍了即将出台的“负责任的农业投资”准则,德国霍衡海姆大学的Michael Ahlheim介绍了他在中国西双版纳的研究“在中国西南用热带雨林代替橡胶林,谁会获益,能获益多少?”,最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Arie Kuyvenhoven对1985年以来,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在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做出了评估。
在10月20日的专题会议中,专家学者们就“粮食安全”、“农业政策”、“食品安全”、“农村社会保障”、 “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15个专题的论文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在“农村发展和转型”专题中,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的Mateusz Filipski就“中国贫困村庄的贫困进入和脱离”做了报告,他与张玉梅、陈志钢以及刁新申的研究发现农业是改变贫困状况的主要收入来源。贫困的进入和脱离都与家庭特征、资产和社会资本相关。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转移、非正式的沟通网络以及政府的转移性指出都极大地增加了脱离贫困的可能性;进入贫困与疾病和一些人生重大时刻相关。贫困状况的频繁变化表明了制定针对整个村庄扶贫政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