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其最早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大会于1979年决议确立,从1981年开始施行,以呼吁全球加强对食物和农业领域的关注。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健康饮食,实现零饥饿”。“零饥饿”不单在于解决饥饿问题,它还关乎人们的营养和星球健康。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樊胜根博士近日接受中国科学报的采访,谈及了关于“零饥饿”的几点思考,帮助我们了解世界粮食日的意义,以及我们可以为“零饥饿”的目标做什么。
1.饥饿人口数量持续增加,饥饿现象加剧
全球饥饿人口数量连续第三年出现增长,从7.85亿人(2015年)增至8.22亿人(2018年)。与此同时,1.49亿儿童发育迟缓(即相对年龄身高不足),6.72亿成年人肥胖。
导致饥饿现象加剧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区域冲突和气候变化是主要推手。目前,多达18个国家、近7400万人深受冲突的影响;而且冲突容易导致饥荒问题。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全球变暖会影响食物生产和多个自然系统,而我们不健康的膳食习惯和不可持续的食物系统也在不断地威胁着人类健康和地球环境。
2.在非洲,解决饥饿问题难度较高
非洲在减贫和消除饥饿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贫困水平和饥饿率仍然较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几乎所有非洲分区域的饥饿状况都在缓慢加剧,这使非洲成为饥饿发生率最高的大陆,接近20%人口营养不足。
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短缺和青年就业问题是非洲面临的主要挑战。
非洲的气温升幅将预计高于全球平均气温升幅。而生态环境脆弱、农业高度依赖当地气候条件的国家或地区,最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饥饿状况会更严重。随着非洲人口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食物系统和饮食结构的转变会进一步对自然资源造成压力。同时,在非洲,大量农村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或在农村之间迁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有85% 青年贫穷人口,并有70% 的青年生活在农村地区。流动人口的主力军是农村青年人口,在未来的十年,预计每年将有1100万青年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这将给农业造成巨大压力,也为城市地区吸收迅速增长的年轻劳动力带来严峻挑战。
3. 饥饿和营养需要“两手抓”
在全球范围内,大量的儿童和成人同时面临营养不良的多重负担:营养不足(饥饿)、微量营养素缺乏(隐性饥饿)和肥胖。因此,我们需要同时解决“吃不饱”和“吃不好”的情况。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全球齐心协力,改造我们的食物系统。
- 第一,推广健康膳食。城市化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影响尤其深远。非洲和亚洲的城市人口增量预计将占全球城市人口增量的90%。随着城市化和中产阶级的增长,外加城市食物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超市、小吃摊和餐馆——城市消费者更有可能膳食结构不够均衡。例如,人们正在消费更多的动物性食物、糖、脂肪和油、精制谷物和加工食品,在亚洲,这一状况尤为突出。这种不合理的饮食模式,给人们的营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日益增多的超重和肥胖,还有各种与饮食相关的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增加。
- 在这方面,EAT-柳叶刀委员会最近发表的关于可持续食物系统健康膳食的报告强调,若要到2050年前实现食物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巨大的膳食结构转变。这包括全球对水果和蔬菜等健康食物的消费翻一番;同时,添加糖和红肉等食物的消费需要减少一半以上,这主要是为了解决富裕国家的过度消费问题。虽然大力限制动物性食物的消费,尤其是在发达国家这么做是值得推荐的,但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国家的健康和可持续膳食并不相同。
- 第二,降低营养食物的价格。最近对各国不同食材成本进行的比较分析显示,在贫困地区,营养丰富的食物成本相对较高。在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地方,家庭饮食存在多样性不足问题,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营养丰富的食物具有相对较高的成本。另一项新研究发现,EAT-柳叶刀报告指出的膳食方法对大多数穷人来说是负担不起的——这一膳食的成本超过了15.8亿人的家庭人均收入。而饮食多样性不足导致的微量营养素缺乏与儿童发育迟缓(身高体重比低)率升高有关,这甚至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儿童认知损伤。因此,降低营养密集食物的价格应该被列为优先政策。
4.如何在中国实现健康饮食和“零饥饿”
近几十年来,中国在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方面取得了瞩目的进展,例如,儿童发育迟缓率从2000年的18%降至2013年的8%。然而,非传染性疾病危机在中国却日益严重。以肥胖为例,超重儿童正在增加,比例从2000年的3%上升到2010年的6%以上。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上升更为明显,截至2016年,男性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分别为35%和6%。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推动政策改革以增加富含营养的食物的供应,并且稳定食物价格,保证居民负担得起。
- 第一,重新安排投资优先级并改革补贴政策。这包括增加对水果、蔬菜、豆类、奶制品和鱼类等营养食物的研发投资;改革对农业投入品和主粮作物的补贴,并保障弱势群体的收入和支持健康食物的生产。同时,通过税收和社会保护等措施,激励人们选择健康饮食。
- 第二,支持包容性制度建设并加强问责制。支持大学、政府机构和相关农业推广系统等在营养领域的能力建设。推动有效的治理机制,通过数据技术加强监测和问责制,非洲农业转型记分卡就是很好的例子。
- 第三,推广实现多赢局面的技术。包括支持高效施肥的作物传感技术(例如Greenseeker氮肥传感器),具有气候适应力的改良作物育种,与以增强营养为驱动或营养敏感型的技术(例如生物强化)。
- 第四,扩大多赢技术的研究投入规模和创新力度。开发新的替代蛋白质,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保护环境和降低与饮食相关的健康风险。而采用大数据技术,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改善监控能力(例如CGIAR农业大数据平台)。
5.为消除全球范围的饥饿和隐性饥饿,中国可以做什么?
中国的乡村振兴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典范。数据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大力发展,在中国推动乡村振兴、加强农村与城市中心互联互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例如,中国通过电子商务助力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将农村居民与农产品、原材料和消费品的供求信息联系起来。而随着电商蓬勃发展而涌现的“淘宝村”,创造了灵活、包容的就业机会,帮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此外,如果我们要真正转变食物系统以确保人类和星球健康,就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难题。中国对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视越来越高,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也愈发突出。在此背景下,中国的科研可以在方法和数据上更加全球化,并且增进与非洲、拉美和南亚国家的科研合作。同时,我们的研究工作也应以减少全球饥饿和营养不良为愿景。最后,中国作为南南合作积极的领导者,要坚持大力倡导各国分享知识、促进技术转移和加强能力建设。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积极参与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加强全球和地区间的合作和学习,探索传统双边合作之外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