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农产品电商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扩散和保障城镇居民食物供给的作用,日前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农村电商研究中心组织了城镇居民网上购买食物情况的网上快速调研。虽然本次数据来源于社交网络问卷的填写,可能在代表性上存在一些不足,但结果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防疫期间农产品电商在城镇居民食物供给保障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利用问卷之星系统,通过微信网上进行,网上问卷调查自2月13日18时开始到2月15日8时结束,累计收到820份有效问卷。其中,受访者男女比例接近1:1,55%为家庭户主,近一半的受访者集中在19—35岁的年龄段,另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年龄段为36—45岁,以中青年人为主。90%的受访者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去年(2019年)家庭可支配总收入的中位数位于15万元—20万元,如图1所示,家庭可支配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占比最多,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家庭可支配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受访者人数占比近三分之一。从家庭人口结构上看,受访的95%以上的家庭总人口数在6口以内,其中三口之家占37%。
从问卷地区分布看,受访者遍及我国除青海、澳门、香港以及台湾外30个省份,涵盖此次疫情严重的主要地区,具体地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34%)、县级市/区/城镇(26%)、地级市(20%)以及直辖市(13%)。在受访者所在的社区里,绝大部分社区采取封闭措施,但有将近四分之三的社区采取封闭措施的同时允许每户定员定期出入。
二、防疫期间城镇居民网上购买食物情况
(一)疫情发生后居民购买食物渠道变化情况
从调查数据看,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前,受访者家庭食物采购食物主要通过当地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和小区或家周边便利店等线下渠道购买。在疫情发生以后,在人流量巨大的农贸市场、商超存在较高的感染疾病风险,同时在各地政府防控隔离政策之下,小区或家周边便利店、大型超市和网上购买成为主要购买渠道,尤其是网上购买渠道重要性上升了一位,更多的居民开始转向网上购买(见图2)。具体而言,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在疫情期间通过网络购买过食物;而在没有通过网络购买食物的人群中,近四分之三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配送服务,当被问到未来是否会尝试在网上购买家庭食物时,近75%的人选择会尝试网购食物。
注:排序题的选项平均综合得分是根据所有填写者对选项的排序情况计算得出的,它反映了选项的综合排名情况,得分越高表示综合排序越靠前。计算方法为: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权值由选项被排列的位置决定。例如有3个选项参与排序,那排在第一个位置的权值为3,第二个位置权值为2,第三个位置权值为1。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家庭购买食物渠道改变的背后,是人们对不同购买渠道的风险评估,在受访者中,超过80%的人认为去农贸市场购买食物受感染风险大,70%以上的认为去大型超市购买食物也存在较大的病毒感染风险。相较而言,去小区便利店采购的风险较为一般,而55%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在网上购买食物而受感染的风险是比较小的(见图3)。
(二)居民选择网购原因以及渠道选择
从调查数据看,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后,超过50%的受访者通过网络渠道购买食物。从受访者的年龄分布看,36—45岁年龄段的居民选择网上购买食物的比例最高,占三分之二以上,年龄层更大的比年龄层更小的居民网购食物比例更高(见图4)。从居住地区看,在大城市选择网购的比例更高,例如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受访居民网购比例均在六成以上,而在县城以下的城镇居民网购比例不到15%(见图5)。从不同隔离程度上看,隔离措施越严格,网购物流配送受到管制,选择网购的居民越少,在全封闭的社区仅不到40%的居民进行网购食物(见图6)。
从调查数据看,不同城镇居民疫情期间居民网购食物的渠道也不尽相同。在县级以上的城市居民更多地在全国性电商平台、新零售平台、专业买菜平台和外卖平台上采购,各大平台选择的比例都较高,购买渠道多样性丰富。而在县级以下城镇居民,网购渠道选择的可能性减少,更多依靠当地社交平台上社区买菜群以及小区物业或居委会统一采购(见图7)。
从调查数据看,不同的隔离措施也会对城镇居民网购渠道选择产生影响。由于各地疫情严重程度不同,居民所在的社区的隔离措施的严格程度也不同,大致可分为全封闭、半封闭和不封闭三类,在这三类措施下,可以发现全封闭社区居民的网购食物更加依赖于小区物业或居委会线上统一订购(见图8)。
从调查数据看,在疫情期间不同城镇居民网购食物的配送方式不同。大城市主要以小区附近定点自提为主。在县级及以下城镇除了小区附近定点自提外,物业与居委会工作人员送货到家也发挥了作用(见图9)。
(三)网购食物数量、种类以及满足需要情况
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发生前后,受访者家庭网上购买的食物占家庭消费总食物量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疫情发生前,家庭网上购买的食物占比大都在20%以下,在疫情发生后,由于居民对感染风险的认知和隔离政策的实施,网上购买食物所占的比例大幅增加(见图10)。
从调查数据看,网购食物主要以水果和蔬菜等生活必需食物为主,但隔离程度对会加大对零食的购买需求。从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来看,高收入群体网购以水果、蔬菜、肉类和零食为主;而低收入群体的网购则以蔬菜、谷物和零食为主(见图11和图12)。
从调查数据看,60%的受访者认为网购的食物能基本满足家庭生活需求。就消费体验而言,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在网上购买的食物在价格和质量方面与线下渠道购买的差不多或者差别不大,但网上购买食物也存在着物流配送慢、品类单一、数量太少以及价格太贵等问题(见图13)。这与疫情控制期间行政管控措施升级以及生鲜食品本身电商成本较高存在一定的关系。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当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在防止疫情扩散和保证城镇居民食物供应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疫情发生后,更多的城镇居民通过网上购买食物来满足生活需求,尤其是在大城市和疫情严重地区,农产品电商作用发挥更大。
2、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疫情管控措施下农产品电子商务发挥的作用有差异。在大城市,全国性的电商平台和专业买菜平台发挥的作用更大;而在县级城镇及以下地区,则社交电商发挥的作用更大。在疫情严重地区,尤其采取全封闭隔离的小区,社交电商作用更大,通过居民网上预定,集中采购,社区配送,不仅有效防止了疫情扩散同时有效满足了居民食物需求。
3、由于物流配送、食物品类尤其是生鲜食品等问题,不少地区城镇居民虽然有网上购买意愿,但难以实现网上渠道的购买,不得不选择农贸市场等容易感染渠道获得食物。
(二)建议
农产品电子商务可以在减少交叉感染风险的同时,满足城镇居民的食物供应。建议在防疫期间要高度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在防疫与保障城镇居民食物供应中的作用。一要发挥大电商平台的作用,加大对其货源保障和物流配送等支持力度;对保障民生供给的企业放宽省际城际交通管制政策,鼓励跨行业跨企业的共享员工机制,充分调动区域人力资源,提高宅配覆盖面和效率;二要发挥社交电商的作用,就近对接农场供给与社区需求;受物流影响,大电商平台无法触达小城镇,外地大宗鲜活农产品又进不了城,当地相关部门可以将本地农产品基地通过社交电商平台链接到社区居民,同时加大对本地电商配送平台的支持力度,通过网上下单,社区(街道)定点配送等手段满足防疫期间城镇居民尤其是社区隔离居民的食物需求。如此,一方面孵化和培育了本地社交电商平台,解决本地农民和基地卖菜难问题,另一方面满足疫情期社区居民的需求,减少流通链路,阻断病毒传播;三要重视对互联网弱能力群体的帮助,对于独居或寡居的老年群体,以及低保户等低收入群体要通过社区(村委)给予更多的关怀,帮助他们在疫情期间解决好食物保障问题。
本文作者:
郭红东,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农村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刘晔虹,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陈志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席教授,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高级研究员;
曲江,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农村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副主任。
注:本文受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授权转载,由浙大CARD农村电商研究微信公众号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