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河水畔话农桑,宝塔山下谋发展。2020年11月4日,由延安大学乡村发展研究院、西安市乡村发展慈善公益基金会、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乡村发展延安论坛在延安大学新校区举行。相关专家学者和师生200余人汇聚一堂,交流意见、碰撞思想,共同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受邀参加了此次活动。
论坛由延安大学乡村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教授主持。延安大学校长高子伟教授、乡村发展基金会主席王石先生、乡村发展基金会副主席冯仑先生先后致辞。
海闻院长在欢迎辞中表示,延安是革命圣地,以延安命名乡村发展论坛意义深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居民已经过上了不断改善的小康生活,但仍然有占总人口近40%的劳动力居住在乡村并生产着不到7%的GDP。让这些人过上和城镇居民一样美好的生活是乡村发展的任务,也是中国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作为延大乡村发展研究院的重要项目,乡村发展延安论坛致力于成为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专家分享研究成果的平台。未来,研究院将把这个平台打造成全国性品牌,从延安走向全国。
高子伟校长指出,乡村发展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服务乡村战略是高校企业界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以王石、冯仑、海闻为代表的企业家、专家学者服务陕北老区乡村振兴的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干事担当的情怀,令人敬佩。
王石主席在致辞中回忆了与延安大学的渊源。他指出,从4年前到延安做甘泉南沟村开展农村发展清洁炉灶项目开始,自己就与延安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延大乡村发展研究院成立以来的发展很顺利,非常不容易。同时,乡村发展基金会的“明日大讲堂”已在搜狐视频在线开展了45讲,成为了“网红大讲堂”。未来,基金会准备和延安大学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动网络教育、体育教育的发展。
冯仑副主席在致辞中介绍了基金会各位发起人心中乡村发展事业的两个长期目标:第一,民营企业通过经营等公益方式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第二,把延大乡村发展研究院办成在中国乡村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机构。中国改革40年有一个特别的现象——落后地区却有非常先进的事物。今天,相信研究院也可以在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出事业,取得辉煌的成就。
上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名誉院长李小云教授,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院长、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资深研究员陈志钢教授,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冯帅章教授作了主旨演讲。
在题为《农业工业化与农业产业革命》的演讲中,刘守英教授首先指出,中国农业有三方面反常现象:一是两个份额(农业占GDP的份额和农业就业占总就业的份额)下降趋势的不一致,二是整个中国农业的回报非常之低,三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问题的根源是要素组合与升级困难。他强调,中国的农业真要寻找出路需要新的理论。没有强大的农业,就没有无后顾之忧的城市化。制度变革是推动农业产业革命的力量。
李小云教授在题为《乡村振兴依靠什么》的演讲中介绍了现代化范式下乡村变迁框架和18至21世纪英国农业成功转型的案例,并分析了中国乡村振兴问题。他指出,中国乡村振兴的三重张力: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经济结构与社会政策;小农组织与政治。最后,李教授分享了自己参与乡村振兴的微观实验案例。
在题为《食物、营养和健康:发展中的挑战与政策选择》的演讲中,陈志钢教授从营养和健康的视角分析了研究农业全球发展的挑战和政策抉择。他指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有17个目标,超过一半和食物安全和营养息息相关。《2014年全球营养政策报告》显示,在40个中低收入国家中,对营养干预的投资复合回报率达10%。因此,他呼吁社会资本积极支持该领域的发展。
冯帅章教授在题为《人口流动与区域平衡发展:以广东千村调查为例》的演讲中指出,除珠三角外的地区是广东乡村振兴的大问题。通过3年、100多个行政村的随机抽样家户样本调查,他发现人口流动可以促进收入的增加和收入不平等的减低。因此,冯教授建议,鼓励资源要素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合理引导人口向珠三角转移;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和乡村的产业兴旺。
下午的课题项目报告由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盛誉副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易红梅副教授,延安大学乡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孔繁敏副教授,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王晴副教授,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曾鹿平教授分别围绕“中国乡村发展数据库相关情况”“中国乡村治理体系的演进及其对乡村社会经济的影响”“普惠金融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榆阳模式’调查研究”等做了介绍。
*本文内容转自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