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第四届海外农业研究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彭廷军、FAO、WFP和IFAD等驻华机构的代表、泰国、乌克兰、墨西哥、菲律宾、韩国等五国驻华使馆外交官出席了开幕式。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张亚辉主持。
围绕“新形势下的海外农业发展趋势与国际合作展望”主题,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彭廷军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梁桂宁所长做了主旨发言。
彭廷军在发言中指出,农业是民生之本,是多双边交流磋商的焦点之一,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经贸、科技合作的重要领域。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他表示将继续不断完善农业多双边交流磋商机制,优化农业领域外商投资环境,健全农业对外合作的融资、保险、信息、人才等服务体系,打造更多国际化、品牌化的投资、贸易、科技合作促进平台,为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开展对外合作创造机会、提供支持。
孙坦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及未来的计划。他指出,海外中心成立4年来,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农业对外合作战略需求,初步建立了数据密集型农业战略决策、基于大数据的农业全球化模型和知识密集型农业智库服务三大支撑体系。未来还将继续大力建设大数据平台,开展海外农业信息监测和数据挖掘研究,不断完善大数据支撑的智库建设,成为专业智库和前沿技术支撑的农业对外合作助推器。
大会举行了“农业对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连云港分站”开通仪式,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刘继芳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周清波、连云港市市政府副秘书长徐岳听分别代表信息所和连云港市政府共同为分站揭牌。分站的开通将为连云港市开展“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和建设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发挥重要信息服务功能。
会上,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资深研究员、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陈志钢发布了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合作研究成果——“一带一路”全球农业市场模型(SILK-MGA模型)。在中国的农产品市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国际和国内农产品市场的联动关系的事前分析,为“一带一路”农产品贸易和农业国际合作提供服务,IFPRI联合海外中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共同开发了SILK-MGA模型。该模型涵盖了24个国家和地区,28种农产品以及加工品,可以进行多市场多产品市场分析,并且动态预测未来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变化趋势。陈志钢教授表示,模型增加了政策变量,不仅可以对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热点事件进行事前分析,还能够帮助模拟国际和国内政策变化带来的潜在影响。这一合作研究有助于中国农业科学院2021年旗舰报告的完成,对全球农产品市场展望提供支持。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聂凤英发布海外农业研究中心2020年智库研究成果。围绕会议主题,大会还组织了国际组织、国别以及科企合作三场专题研讨,全面剖析了后疫情时代海外农业发展新态势,并从国际组织未来五年规划、重点国家农业发展合作和科企业合作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四五”即将开局。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国内外专家学者相互交流和分享了宝贵经验,将继续通过多元化方式来推动新形势下海外农业发展与合作,从而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带来的挑战,更好地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本次大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承办,200余名代表参加现场会议,6000余人观看了网络直播。
*本文基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供稿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