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求是讲席教授、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资深研究员陈志钢与IFPRI研究助理詹悦在学术期刊《Agricultural Systems》发表题为“Building Resilient Food System amidst COVID-19: Responses and Lessons from China”的文章。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农产品生产、销售、流通、居民消费、农户生计等食物系统各环节带来了冲击。面对上述挑战,中国作为首个爆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不仅有效控制了疫情,并且保持了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和食物价格稳定、食物系统行业的恢复性增长。对比第一季度农业产值的负增长,中国第二季度农业产值同比增加了3.4%,畜牧业产量下降降幅也比一季度收窄8.7个百分点。粮食价格小幅上涨0.6%,并在2020年2月激增后恢复正常。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食物系统体现了较强的韧性。
文章的目的是研究新冠疫情对中国食物系统的影响和上述体现食物系统韧性的证据,并讨论中国政府采取的短期应对措施以及促进韧性的长期努力,为仍在经受疫情肆虐的国家提供经验借鉴。论文回顾了一系列文献、政府报告以及官方信息、博客和媒体文章,并运用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定量数据和基于社会核算矩阵(SAM)建立的整体经济多部门乘数模型模拟数据,为这些定性信息提供了补充。
文章梳理了中国在每个关键食物系统活动中的短期应对措施,包括保障农产品和投入品的有效物流,支持农业生产和加工经营主体复工复产,支持产销对接以及社会保障政策,并特别强调了电子商务与大数据平台等创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作用。
同时,新冠肺炎也凸显了长期投资增强食物系统韧性的必要性,以帮助国家和社区预防、预测、准备、应对冲击和从冲击中恢复。从中国的经验来看,中国长期投入的食物储备体系建设以及“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责任制度政策在确保食物的持续供应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可以为今后的政策研究和应对潜在的食物系统风险提供思路。
《Agricultural Systems》最新影响因子为4.21,为JCR Q1区期刊。主要发表农业系统与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相互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