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然而,在谈判和入世进程,陈列在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自由化改革已经占主导地位,这也是中国的决策景观。 最明显的是,中国开始实行以出口为导向更加开放的贸易体系;显著降低农产品关税和非关税,后者包括国家贸易进口和出口配额和许可证一起组成。 农产品的平均关税削减一半,1992年和2001年之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继续改革其经济和农业。根据WTO的统计 到2009年,中国的农产品平均关税已降至低于16%。
WTO谈判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废除国家有关机构在指定产品的出口关卡,鼓励放开很多商品的贸易,并允许私人公司参与竞争,打破了进出口贸易的垄断。 例如,在改革之前,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中粮)独家垄断了许多农产品进出口权。 加入WTO后,促使部分非国家机构也掌握了粮油进出口的自主权。 而中粮目前的农产品贸易总额只是占有很小的份额,它保留了被视为是中国的粮食安全的重要成份,包括小麦,玉米和水稻的商品贸易的主导地位。
一个更加一体化的全球贸易体系对中国加入WTO敞开了大门。 促进更有效率的生产系统,在竞争和贸易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生产商可以专注于生产最适合该国的资源禀赋的商品。 以中国为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给中国形成独特的在劳动力密集型优势上的农业生产。 因此,中国可以利用这一优势,生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例如更多的水果,蔬菜和水产品等。
然而,这些机会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都需要符合高层次的质量和安全出口的高价值作物。 此外,产品必须要求有保障的供货渠道,包括加工和运输, 由于其系高易腐烂的商品。 为了确保高价值的产品在不同的国际市场所需要的符合质量和安全标准,适当的机制和基础设施以及整个供应链的建立,特别是重点小农户。
第二,中国在缺乏比较优势的农业产出的多样化方面即要有利于贸易自由化有潜力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者收益,也有利于远离某些农产品的子行业。更具体而言,生产力更多的劳动力密集型作物或非农就业,负面影响的农户和团体往往缺乏资源和技能的转换。
与此同时,中国农业在人口增长和收入增长在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压力下,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中间包括有限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动态和新兴设置。 因此,这些挑战如果得不到解决而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中国已掌握了一些有效和可持续性的策略来应对这些挑战。 首先,中国应该使用的国际贸易体系和自身的农业政策,进一步调整贸易结构,以更好地体现其有土地、水资源以及密集型劳动力所发挥的优势所生产的农产品。其次,在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研发以及创新体制安排的投资,都应与高价值供应链的小农户联系起来,以提高土地和劳动生产率。 特别应将重点放在促进技术创新,解决小农对高价值的生产转移的挑战。 第三,应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保护穷人,特别是妇女和儿童。使中国的进出口市场多样化。 最后,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合作,为提高生产率,根据比较优势,在改善农业技术和农村基础设施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行动是必要的,以帮助中国最大限度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机遇,同时改善地方,国家和全球粮食安全。
作者:樊胜根(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 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