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全球饥饿指数(GHI)分数位居首位,大约为18.2,其次是南亚,为18.1。1990年,该地区的全球饥饿指数分数远远低于南亚,但自此鲜有改善。1990到1995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全球饥饿指数略有上升,而到2000年稍有回落,随后又较快降低,减幅超过6分。继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大规模内战结束,以及抗击艾滋病取得了进展并降低该病流行国家的儿童死亡率后,该地区的GHI有所改善。
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有所降低,其关键原因在于疟疾的发病率降低,而其他因素则包括免疫接种率提高、医疗中心出生率提高、清洁用水和卫生设施数量增加以及收入水平提高,而收入水平的提高可改善人们的营养状况并让人们得到更好的医疗护理。
尽管上述情形有所改善,但撒哈拉以南非洲仍存在一些饥饿程度很高的地区。分数归为“令人担忧”的14个国家中,有10个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而 “极为令人担忧”分数的两个国家布隆迪和厄立特里亚也位于非洲。
刚果(金)由于缺乏营养不良的可靠数据而无法评估其饥饿水平。因此我们无法知道该国是否如2011年前的GHI报告所显示一样再次被归为“极为令人担忧”类别。索马里可能是另一个饥饿热点地区,但我们也缺乏该国的数据。
流离失所者及其所在社区面临着较高的粮食不安全、营养不良以及流行病风险。得益于国际社会的多方努力,马里北部安全问题得以改善,然而,尼日利亚北部的暴力事件却有所升级。大批来自尼日利亚、中非共和国和苏丹达尔富尔的移民加大了乍得、喀麦隆和马里等国吸纳移民的压力。
布隆迪、厄立特里亚和科摩罗营养不良的人口比例位居首位,超过了总人口的60%。
安哥拉、乍得和塞拉利昂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位居世界首位,从15%到18%不等。
安哥拉、乍得、加纳、马拉维、尼日尔和卢旺达是自199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GHI分数绝对改善幅度最大的国家。然而将2014与1990年GHI分数做比较,只有加纳名列前十位分数有进步的发展中国家。
加纳儿童体重过轻和儿童死亡率降幅超过40%,并将营养不良率由1990-1992年的44%减少到了2011-2013年的低于5%。
在具有数据的国家中,斯威士兰是自1990年起GHI分数增幅最小的国家。艾滋病的流行对粮食安全造成了威胁,另外,整个国家还遭受了高失业率和持续干旱的冲击。2012年,该国成年人的艾滋病感染率达到26.5%,位居全球之首。自2004-2006年起,营养不良人口比例增加了一倍以上;自1990年以来,预期寿命缩短了十年。
点击此处下载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