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曾经是江苏省北部的贫困县之一。这里有着400多年的花木园艺历史。当地的村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和售卖花木,但由于受到通讯和运输不便等条件限制,花木市场起初十分狭窄。在2000年初,一些村民利用网上论坛发布推销广告,之后有少部分村民尝试通过网络销售花木,进而发现了商机。现如今,当地已有四万多卖家正通过互联网销售各种各样的花木产品。沭阳建立了完整的花木产业链,依靠花木产业经济成功实现脱贫。
阿里研究院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的淘宝村总数达到4310个,而沭阳拥有86个,从昔日的贫困县,蜕变成了中国农业电子商务脱贫致富的地标。仅在2018年,沭阳县GDP就超过800亿元人民币,而花木产业使4.1万人脱贫。此外,花木产品的市场通过网络平台扩大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仅2019年上半年,从沭阳派发到全球各地的包裹就超过了1.49亿个,相当于每秒就有9.53个。
9月5日,在加纳阿克拉举行的2019年非洲绿色革命论坛(African Green Revolution Forum , 简称AGRF)的“电子商务——利用模式实现规模化(E-commerce - Models to Scale Up)”分会场上,一段名为 “沭阳花木电商”的短片,将沭阳实现华丽蝶变的故事向与会者呈现了出来。
把“沭阳故事”带到非洲,是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同非洲绿色革命联盟(Alliance for a Green Revolution in Africa, 简称AGRA)继2018年就中非农业技术转移合作之后的再度携手,并作为“利用南南和三角合作,共享私营部门参与农村发展解决方案”这一项目的一个重要环节。该项目也得到了浙江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大力支持。本次AGRF电子商务分会由IFPRI资深研究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讲席教授陈志钢博士主持,就有关中国电子商务的成功经验如何为非洲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展开讨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农科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聂凤英也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就电子商务在农产品价值链中的作用及其对中国扶贫工作的影响发表演讲。
在中国政府部门的带领和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巨头的推动下,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根据商务部的数据,从2015年到2018年,农村地区的在线零售额从1820亿元人民币激增至13700亿元。
电子商务的兴起提高了许多农村家庭的收入,帮助他们实现收入多元化,抵御经济冲击。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也刺激就业,促进年轻的城市农民工返乡创业。根据《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达到4700万人,同比增长10.6%。
电子商务在妇女赋权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子商务准入门槛较低,并且赋予从业者在工作时间和地点上的灵活性,还为许多原本依靠家庭生活的妇女提供独立的收入来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到这一行业。在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男女创业者比例接近1:1,而传统行业的这一比例为1:3。
我们从阿里研究院获取到的数据还指出:2018年,中国贫困县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在线销售额超过了630亿元人民币,而淘宝村的数量更是从2014年的212个急剧增加到2019年的4000多个。这表明在中国,有上千座村庄正如同沭阳的一样,通过电子商务走在快速实现经济增长的道路上。这种电子商务模式也能对非洲农村地区起到同样的作用吗?
2019年非洲绿色革命论坛将目光聚焦在通过数字化方案解决农业发展问题上,以 “数字增长:利用数字化转型推动非洲可持续食物系统”为主题。
让非洲应用中国的电商扶贫案例并非易事。电子商务的成功,以及它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取决于许多因素:发掘符合当地发展的特色农产品;村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成熟的信息通信技术及其所需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设施;可靠的、可以提供稳定服务的、能为村民提供平等就业机会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各级政府的支持等等。
“互联网+农业”发展作为中国国务院部署的“互联网+”行动指导计划的重要内容,不仅仅是借助数字技术进行农产品交易,更在于如何巧妙地将人们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这要求非洲国家在发展人力资本、企业精神和管理以及各级政府的治理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电子商务为非洲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简称UNCTAD) 2018年的报告,非洲网络购物的人数自2014年以来年均增长18%,高于12%的全球平均增速。在2017年,非洲至少有2100万人在网上购物,这从侧面表明了非洲潜在的广阔电子商务市场。考虑到中国和非洲在自然环境、政府治理能力和数字技术水平方面的差异,非洲利用电子商务振兴乡村还有许多挑战要克服。但是我们要看到,电子商务在非洲,在帮助农村脱贫方面可以发挥的巨大潜力。
本文作者:李东鹤
图片来自:张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