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中心、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与亚洲开发银行(ADB)合作完成的《中国农业信息与通信技术》报告正式发布。
IFPRI支持2019年食物与营养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10月25日,由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办的2019年食物与营养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拉开帷幕。当前,中国农业已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发展,农业生产也从保障食物供给为目标迈向以满足健康营养需求为导向的新阶段。本次研讨会以探索更平衡、更充分的食物营养保障之路为主题,为了更好研究编制《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1—2035年)》,汇集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探讨中国营养型农业发展的挑战与策略,共话中国食物系统可持续发展和居民营养健康建设的未来。 今年食物与营养国际研讨会得到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支持,由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中国营养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共同承办。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加启主持开幕式,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FAO驻华代表Vincent Martin和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出席开幕环节并致辞。IFPRI所长樊胜根、发展战略和治理部主任Paul Dorosh、北京办公室主任陈志钢博士、高级研究员Phuong Hong Nguyen应邀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并发表讲话。 唐华俊院长在开幕式上指出,中国人民经过70年的不懈奋斗,已经成功实现从吃不饱到吃饱、吃好的历史性转变。值得肯定的是,中国粮食产量稳定,口粮完全实现自给自足;食物供给方式转变,呈现以消费需求增长带动生产;营养型农业发展加快。但与此同时,营养过剩导致慢性疾病发病率增加,不健康的加工食品和农产品产后损耗等都是新时期农业发展要面临的挑战。唐院长强调,将营养健康目标纳入粮食和农业政策的总体设计,走质量兴农之路以提升中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 Vincent Martin指出当今全球营养不良的三座大山:营养不足、超重和肥胖、微量元素缺乏。世界上有8.2亿人口依然处于饥饿状态。同时,肥胖和超重人口已超过21亿,这包括6.7亿成年和1.2亿青少年肥胖人口,以及4000多万5岁以下儿童超重。他重申了在世界粮食日关于实现健康饮食和零饥饿而加速行动的呼吁。他表示,全球合作在实现零饥饿行动中十分重要。公共部门、私营企业、民间社会、研究机构、农业社区和发展伙伴之间应加强协作,重新思考食物系统,寻找实现零饥饿的最佳方案。 陈萌山总结了中国食物营养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是贫困地区食物营养保障能力的提升,并对未来15年中国的食物供给体系和膳食模式做出展望。 在25日上午的主题报告环节,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以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营养型农业发展为题,就中国的食物营养状况、食物营养科技创新的需求,以及中国农科院的工作部署与实践带来演讲。梅院长表示,中国居民人均微量营养素摄入明显不足, 近3亿人处于“隐性饥饿”状态,而且城乡营养差异较大。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从营养监测、食物研发、政策法规等多角度入手,不断推动技术创新。 IFPRI所长樊胜根在主题演讲中提到,全球视角下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庞大的“隐形饥饿”人群和愈发剧烈的慢性疾病危机不仅和饮食结构有关,还与农业政策和技术相联系。樊所长引述其所在的EAT-柳叶刀委员会最近发表的关于可持续食物系统健康膳食的报告时指出,若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以实现居民膳食结构和食物系统的巨大转变。在政策方面,从包括征税和价格补贴政策、食品工业规范入手转变食物系统;技术方面,通过推广生物强化技术、人造肉等技术以维持可持续食物系统下的人类健康。樊所长还强调了信息通信技术(ICT)和整合行为改变交流(BCC)等其他辅助手段在减少营养不良,推动食物系统可持续、公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FAO营养和粮食系统司司长Anna Lartey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Barry Popkin教授分别就“营养导向型农业和食物系统”,以及“中国健康和食物系统面临的挑战:来自更健康饮食模式的国际经验”两个主题在上午的主题报告环节带来演讲。 本次研讨会一共进行三场专题报告分会,共有20位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的知名科研院所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围绕食物的生产、营养、消费和农业系统的转型等多个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演讲。IFPRI积极参与了这次国际讨论,展示了基于实证的政策分析及建议。 IFPRI发展战略和治理部主任Paul Dorosh针对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和农业系统的转变做出介绍。他建议在政策研究方面加强注意那些易被忽略的细节:比如对城乡食物系统与经济联系的研究、对居住在城市周边的小城镇和农村家庭的数据收集、跨部门的政策协调,以及城市非正规市场的治理等问题。 IFPRI北京办公室主任、浙江大学讲席教授陈志钢博士介绍了《2018全球营养报告》的主要内容,对全球营养不良的现存问题做出概述,并指出其对中国的启示。 10月26日,9名专家学者为研讨会带来专题报告。其中,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魏百刚司长就“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中国食物安全供给”主题发表演讲。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孙君茂针对马铃薯在中国的主食化进行演讲。 IFPRI高级研究员Phuong Hong Nguyen带来题为“低收入人群的营养改善”的演讲。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杨晓光副主任进行会议总结发言,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柳正书记发表闭幕式致辞,对主办、承办、协办、支持和参与此次研讨会的各方表示感谢。 2019年食物与营养国际研讨会旨在以国际化的视野,为《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1—2035年)》出谋划策,为中国食物营养与健康发展路线指引方向,为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零饥饿的目标贡献力量。IFPRI借此契机,坚定与中国和国际相关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开展食物营养的实证研究,为一个更加营养健康的中国和星球献力。
第十一届CAER-IFPRI国际学术年会在杭州举行
第十一届CAER-IFPRI国际学术年会于10月17-19日在杭州成功召开。本届会议的主题是“质量驱动下的中国食物系统发展:挑战与探索”。会议由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中国农业大学、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联合主办。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生物多样性?
近日,IFPRI环境与生产技术部高级研究员张巍在《Science Advances (科学进展)》期刊上参与发表了《揭示生物多样性对农作物生产影响的全球综合研究》论文。这项由全球一百多名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新研究,证实了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益处。
致诺奖经济学奖得主们的贺信
今年十月,阿比吉特·巴纳吉(Abhijit Banerjee)、埃丝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我谨致以由衷祝贺。
- « Previous Page
- 1
- …
- 19
- 20
- 21
- 22
- 23
- …
- 99
- Next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