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贫困和饥饿人群分布在亚洲。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该地区最脆弱群体将在未来十年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气候变化及资源的不可持续使用将可能阻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已经高涨和动荡的粮食价格持续恶化,进一步剥夺贫穷人群获取粮食的权利。当然我们看到的也不全是坏消息。亚洲各政府、私营部门和发展机构正在积极寻找保障该地区粮食安全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新举措。亚洲开发银行 (ADB) 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 (IFPRI) 近日出版的新书,研究不断变化的主食价值链如何为人类创造一个粮食有保障的未来。
《主食价值链中的无声革命:龙、大象和老虎粉墨登场》(The Quiet Revolution in Staple Food Value Chains: Enter the Dragon, the Elephant, and the Tiger) 研究了孟加拉国、中国和印度这三个国家自 2007-2008 年粮食价格危机以来的国内大米和马铃薯的价值链。在这些国家,本国的价值链供应了 98% 的主食,使它们在区域粮食安全中承担着主要角色。出人意料的是,该书的作者发现这些主食价值链不再受传统价值链流程的冗长杂乱的方法所制约。恰恰相反,国内价值链已在稳步转型和逐步走上现代化,从而导致中间商减少,有利地推动城乡一体化,并使新技术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作者对这三个被研究的国家的 3500 名农民、商人、磨坊主、仓储设施及零售商(现代和传统兼有)进行了调查,发现这场“无声革命”实质上是一场基层运动。农民增加了对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投资,并运用手机等高科技手段更有效地获取市场信息。中小型参与者已经带头提高收获后加工的效率,包括大米加工厂的整合和现代化,以及提高马铃薯冷藏设施 (CSF) 的使用率。这些转变使农民可以直接进入市场,减少时间浪费,提高农民利润,并向城镇消费者稳定供应价格更低的粮食。
当然,政府在改善和实现粮食价值链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通过投资农业拓展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力的干预措施,帮助推动了这三个被研究国的农业转型。政府对种子和肥料等农业投入品进行补贴,并以经济激励措施促使工厂和仓储设施采用现代生产手段。在这些地区,这些措施大大鼓励了对这些技术的投资和使用。然而,该研究也同时发现政府补贴通常未能惠及小型参与者。因此,政府补贴需要更具针对性,以便使弱势群体受益。
《主食价值链中的无声革命》(The Quiet Revolution in Staple Food Value Chains) 强调,需要对主食价值链中的粮食收获后的阶段加大关注。人们通常更关注农业生产力和粮食产量,但是收获后的技术环节(如储存和营销)对实现粮食安全同样重要。该书也指出,没有“灵丹妙药”可以确保亚洲的粮食安全。亚洲拥有广阔的农业生态区、政治环境和农田规模。这种多样化的环境决定了我们需要有制定灵活并符合各国国情的政策和项目。
原文作者:Sara Gustafson
全书下载(英文):www.ifpri.org/publication/quiet-revolution-staple-food-value-ch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