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发布了《2018全球粮食政策报告》和《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分别对全球食物和营养安全,中国农业产业发展重大进展、未来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樊胜根发布了《2018全球粮食政策报告》。他表示,尽管过去一年世界经济复苏强劲,但持续的冲突、饥荒及难民危机却导致全球饥饿人口增加,同时,不断升温的逆全球化思潮也进一步放缓了改善食物和营养安全的进程。“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尽管单边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有所抬头,中国正在积极通过“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等倡议,寻求更深入的地区经济一体化和技术合作”樊胜根说,“通过更加开放的贸易和知识共享促进全球一体化的政策,对减贫和消除饥饿至关重要。”目前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正通过推动经济一体化和致力于消除贫困和营养不良的努力朝着未来持续迈进,2017年7月,中国正式实施《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并设立了降低贫血率、生长迟缓率和提高母乳喂养率的一系列营养和健康目标。同年,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坚持农业和农村优先发展。樊所长表示,在贸易冲突的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创造就业机会、拉动内需、并减少对进口商品依赖性的明智之举。 此外,樊所长还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更多国家开始对可持续发展和改善营养做出承诺是推动变革的最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我们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强有力的支持,来维持向着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稳步前进的势头。”自2012年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首次发布年度《全球粮食政策报告》以来,该报告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引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发布了《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他指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2017年谷物产量达到56455万吨、肉类产量8431万吨、水果28351万吨,分别占世界20%、26%和31%。城乡居民粮菜人均消费量有所下降,肉蛋奶油果以及水产品人均消费量显著增长。中国在全球农产品贸易地位明显提升,进口居世界第一,出口居世界第五。与此同时,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资源环境刚性约束不断加大,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因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我国新时代的粮食安全观。近年来,国际竞争压力导致国内农业支持政策面临困境,大宗农产品出现“产量、进口量和库存量”三量齐增,农民收益难以保障,财政负担重,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粮食市场化改革方向仍是重点难点。政策模拟结果显示:下调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均会带来产量和粮农收入双下降。稻谷和小麦是最重要的口粮,建议短期内保留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分阶段、分步骤、分品种深化改革,科学确定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功能定位,加快健全水稻小麦生产者补贴机制;玉米去库存政策有利于调减玉米面积、利好畜牧业发展,但力度应适当,避免过度冲击玉米市场。粮食市场化改革应适度有序。
2018年1月1日中国首部“绿色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开始正式实施,国家层面明显加强了对畜牧业生产发展迅猛所带来的环境承载压力增大、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治理和管控力度,以促进畜牧业的绿色发展。环保税将涉及约47%出栏肉牛、58%的存栏奶牛、50%的出栏生猪、70%的出栏肉鸡、75%的存栏蛋鸡中有污染物排放口的畜禽。环保税征收模拟结果显示,短期内会增加畜禽养殖成本,对生猪、肉牛和肉鸡的影响相对明显,导致猪肉、牛肉、鸡肉等畜产品产量小幅下降,降幅在1.98%以内,但长期将倒逼畜牧业加速绿色转型,建议加快创新探索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支持规模养殖场、第三方处理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加快出台有机肥生产与使用的奖励扶持政策机制。
全球化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国际市场,为利用国外资源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中国进口了大量粮食、油料和棉花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节约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有利于缓解国内农业资源和环境压力。进口农产品增加了国内农产品的供给,满足了国内多样化的需求,解决了农产品供求短缺的矛盾。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增加和出口农产品的深加工程度提高,增加了农民收入。中美贸易摩擦对双方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下降,中国消费者因进口产品价格上涨而福利受到影响。2018年6月25日,美国宣布对华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中国立刻做出回应,拟对包含农产品在内的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模拟结果显示,中美双边加征关税将会导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额下降约四成,其中,大豆、棉花、牛羊肉、其他谷物的出口额均下降约50%,对美国农业的影响较大;同时中国进口农产品价格小幅上涨,大豆和棉花进口价格分别上涨5.88%和7.53%,其他农产品价格变化幅度较小。长期看,可以通过拓宽国际市场,优化贸易渠道,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增加大豆替代产品进口,支持扩大国内种植等措施消除对中国的影响。当然,谈判解决贸易争端仍然是共赢举措。
今年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首次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该报告深入探讨了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定量评估模拟了农业政策变化和外界冲击对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影响,同时,分别就17个具体农产品进行专题研究,重点关注2020年和2035年农业产业发展情况,为研判未来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完善农业产业发展制度安排与宏观调控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寻求消除饥饿和贫困的可持续解决方案。IFPRI 成立于1975 年,旨在确定和分析替代性的国家和国际战略和政策,以满足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需求,尤其关注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以及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贫困群体。www.ifpri.org
中国农业科学院(CAAS),成立于1957年,是中央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担负着中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任务,致力于解决中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问题。www.caas.net.cn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