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20年里,尽管全球范围内的扶贫进程减慢,中国在消除农村贫困方面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扶贫事业的成功,有几方面的原因:一系列政策和制度方面改革,改善社会服务体系和生产资料拥有状况,以及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投资。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长,扶贫和缩小地区差别工作 的难度越来越大。政府如何才能制订科学的政策,尤其是公共投资政策,以兼顾实现增长、扶贫和缩小地区差距的目标?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决策部门讨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本研究旨在分析各种公共投资对于农业增长、缩小地区差距和缓解贫困方面的作用,为政府确定其今后的优先序提供实证依据。 这份报告为有兴趣的专业人士提供参与农村扶貧,农村发展,农业增长,粮食安全和公共投资的政策。 作者: 樊胜根 张林秀 张晓波 全文下载
食物的未来—国际生物技术市场与政策
食品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一个智者既可能持乐观的态度也可能采取悲观的看法。从悲观的角度看,几亿穷人仍然营养不良,到2020年,这个数字还可能增加。农业的发展几乎不可能再依赖新增加土地,所需求的水和其他自然资源正在日益退化,并受到其他部门的挤占。从乐观的角度看,人们对过去几十年来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感到惊讶,相信未来几十年内也会有相似的进展。农业新技术时代的到来这一事实,支持了这些乐观主义者。但是,最新的生物技术作物以及它们的开发利用方式正引起大量的争论和尖锐的批评。 在许多人看来,农业是一种自然产业,也应该继续是一个自然产业。但在许多方面,它却是与“自然”相对立的。在人类农业最初的一万年里,农民们一直通过对作物遗传特性的 控制和改变,使作物的功能实现了有限的改良和产量增长 。到20世纪初,遗传科学 的出现改变了作物 的 生产 绩效,从而使农作物单位面积 产量在20世纪后半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不过,当时也有大量相似的争论。于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快速推广的杂交玉米,当时在许多人看来是完全不受 欢迎的技术变革。这一技术当时被认为是“非自然的”,它剥夺了农民为下一季作物保留种植的机会。这一技术也预示着许多发达国家种子业的私营化。在20世纪60年代育成的半矮秆水稻和小麦新品种,最初也充斥着这类批评。人们 对不熟悉的事情总是采取蔑视的态度。目前,对转基因作物 和其他 生物技术的相似责难才刚刚开始。 毫无疑问,在未来几十年内,我们急需大幅提高农作物的单产,也需要用基因控制和其他生物技术去实现生产率的提升。问题的关键是,这些技术在实现 人人享有食品安全特别是穷人的食品安全方面,究竟扮演什么角色。今天关于农业生物技术政策和市场选择所产生的结果,对未来几十年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后果将是全球性的。 但这些 选择面临许多争议。在本书的各章,经济学家和技术专家们以全新的分析和洞察力,考察了这些争议,所涉及的题目十分广泛,包括,贫富国家之间不同观点的评价,发达国家限制遗传改良作物的国际贸易对穷国福利的影响,生物科技的知识产权安排对公共研究机构的影响,从不同角度对生物技术经济影响的评价,等等。 在大多数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做出的决策都会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今天,关于生物技术的政策决策也是如此,这些 决策将对许多年以后食品的未来产生 影响。我将本书推荐 给那些关心 这类政策的读者,可望为你提供必要的信息,也可能影响你的看法。因为我本人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编辑: Pardey, Philip 全文下载
- « Previous Page
- 1
- …
- 23
- 24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