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研究大多是评估空气污染对人们认知、精神健康和幸福感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本文试图以中国为例,填补空气质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这一研究空白。通过单一个体的纵向数据集(包括幸福感自我报告和精神健康测试),与同期当地的空气质量,并与面试当天的天气和空气质量信息进行匹配。研究表明,较差的空气质量会降低人们的短期幸福愉悦感并增加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但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对幸福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则不会受到短期糟糕空气质量的影响。 作者: Zhang, Xin Zhang, Xiaobo Chen, Xi 发表日期:2015年9月 类别:IFPRI研究论文 论文下载及相关英文信息请点击此处
活在当下:地震之后的储蓄和消费
除了造成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损害,自然灾害还影响到幸存者的情绪和心理。目前为止,在这方面的研究几乎完全局限在医疗领域,只是关注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的严重情况。但是人们,包括经济学家,往往忽视了情感冲击和风险意识提高可能引发消费偏好和行为变化的事实。我们根据来自中国四川省的面板数据(四川省在2008年遭遇了大地震),用从居民生活地到震中距离作为衡量地震严重程度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更接近震中的居民储蓄和消费行为改变较大。他们减少了储蓄,花更多钱在酒精饮料、香烟上,并且打麻将的次数也更频繁。地震对储蓄行为造成的影响是显著的:地震强度每增加一度,储蓄就随之减少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地震诱发了人们的偏好转变和及时行乐的态度,让人们更加愿意享受当前。 作者: Filipski, Mateusz J. Jin, Ling Zhang, Xiaobo Chen, Kevin Z. 发表日期:2015年9月 类别:IFPRI研究论文 论文下载及相关英文信息请点击此处
小即是美丽?水稻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中印两国的对比研究
研究目的 农户经营规模和土地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发展经济学家的热点研究问题。在中国农业范畴下实证研究该问题的文献有限且使用的数据陈旧,不能反映农村土地租赁市场发展迅速、劳动力流转频繁、农业机械化率大幅上升背景下土地生产率和农户经营规模关系的新近变化。与此同时,有大量的学者对印度农户经营规模和土地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除了印度土地租赁市场的发育程度滞后于中国国内的土地租赁市场外,印度也正在上演着类似于中国的农业生产环境转型。本文诣在基于中国和印度快速变化的农业生产环境,实证研究中国和印度农户经营规模和土地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挖掘内在的原因。 设计/方法/方案 基于中国江西省2011年325户水稻种植农户和印度阿拉哈巴德2011年400个水稻种植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特别是一个稻农多个地块、 多个水稻种植季节的投入产出数据。通过控制农村要素市场不完善、土壤质量、土地面积测量误差的影响,作者分别用生产函数法和单产法实证测量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的关系。 结论 从地块层面和农户层面对该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不管是单季还是全年时间维度, 土地生产率都与农户经营规模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是中国的农户经营规模增长的原因之一。然而,和以往关于印度的相关研究结论一致,印度的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仍存在负相关关系,印度近年来农村农业生产环境的变化并不足以扭转这种负相关关系。此外,土地生产率的增加也与中国和印度的农业机械使用有正向关系,这证实机械化的作用不仅限于扩大农户经营规模。 创新性/价值 基于笔者一手调研收集的微观数据,本文通过分析中印两国的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的关系,得出土地生产率与农户经营规模的关系会随着农业生产环境的转型而变化。此外,在实证分析时,文章考虑了土地面积的测算误差问题,优于一般的同类相关研究。 作者: Wang, Jianying Chen, Kevin Z. DasGupta, Sunipa Huang, Zuhui 发表日期:2015年9月 类别:IFPRI研究论文 论文下载及相关英文信息请点击此处
种植密度差距:扩大全球粮食产区的潜力
我们需要生产更多的粮食来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由于扩张农田往往面临着各种制约因素,那么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来提升全球作物产量,则是一个广被看好的方法。然而,我们仍然缺少对种植密度差距的了解,也就是说,理论上最大种植面积和当今现实中的种植密度之间存在多少差距。我们也不清楚,缩减这一差距又能增加多少额外产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运用了空间论的方法来探索2000年前后种植密度的差距,我们通过估算当前全球耕地的多熟制种植潜力和实际多熟制种植来计算这一差距。我们采用GAEZ (全球农业生态区)方法,基于气象资料估算出潜在的多熟种植制度,而实际的多熟种植制度来自于卫星观测的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将温度限制因素考虑在内,那么全球平均种植密度差距是0.48,如果将温度和降水约束考虑在内,种植密度差距则是0.17。在这两种情形下,拉美地区的种植密度差都最大,其次是非洲和亚洲。根据《全球饥饿指数》报告,在南亚、东南亚以及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国家,粮食不安全程度最严重。我们发现,这些国家的种植密度差距在两种情形下都略高或中等。减少种植差距将伺机增加粮食生产,从而帮助人们摆脱极端饥饿。我们估计,目前全球耕地的产量在温度限制的情况下可以扩张736万平方公里;在温度和降水量限制的情况下,则可以扩大271万平方公里。如果消除种植密度差距,拉丁美洲将最有潜力扩大其收割面积(超过128万平方公里),其次是亚洲(100万平方公里)。然而,我们要留意的是,虽然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年度耕地单产量,但是这种做法不一定总是适用的,我们还需要在减少种植密度差距和保护环境之间做出权衡。只有用可持续的方式让种植密度增加,才既能保证全球粮食生产,又能满足不断上升的粮食需求。 作者: Wu, Wenbin You, Liangzhi Chen, Kevin Z. 发表日期:2015年8月 类别:IFPRI研究论文 论文下载及相关英文信息请点击此处
2015年全球营养报告
《2015年全球营养报告》是一张成绩单--它反映了全球、地区以及每个国家的营养情况,还有它们在改善营养方面所做的努力。
- « Previous Page
- 1
- …
- 9
- 10
- 11
- 12
- 13
- …
- 25
- Next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