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有关饥饿减半任务所做出的努力已然偏离了轨道,目标距离我们越来越遥不可及
中国面临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新课题
一、农业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提出 第15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将于今年12 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届与会各国首脑将就2012 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安排达成共识。此前各届大会讨论的主要是工业和交通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农业并未包括在议程之内。不过,正因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的出现,“绿色科技”和“新能源”应运而生,率先行动的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占据了新兴环保产业的制高点。国际气候变化基金、国家和民间科技投资也随之流向气候变化应对项目。此间,发达国家通过国际温室气体排放谈判占据先机,为其工业和交通业赢得了新的增长点。未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磋商议程的农业及农业人口,自然也无缘分享其中的好处。因此,针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研究和国际谈判背后,是国际政治、经济和外交上的一个重要角力点。 哥本哈根会议之前,各方利益相关者都在为新一轮的国际谈判展开游说活动。其中,欧美农业部门已经行动起来,伸张农场主的利益诉求。例如,美国农场主要求把农业置于“保护帽”之下,不定排放限额。欧洲则反之,但要建立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补偿机制。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简称IFPRI)则以 “食物、农业和环境2020 远景”的研究为基础,于2009 年5 月28 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发布“农业和气候”政策简述,为将发展中国家农业纳入气候谈判张目。其主旨在于,农业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中举足重轻,倘若将农业排除在磋商议题之外,发展中国家众多农业人口尤其是贫穷的小农将在这一全球行动中被边缘化,失去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农业发展新机遇。 全文下载
温饱亿万人–农业发展中的成功案例
世界需要加快在减少贫困和饥饿方面的进步速度。据估计,20世纪50年代末期全世界约有10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每天生活在饥饿之中。饥荒尤其使亚洲和非洲数百万人受到了严重威胁,同时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使抗击饥饿的努力显得异常艰难。为了应对紧迫的挑战,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农民以及有关人士共同努力以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和生产率的提高。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展机构和民间团体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促进农业发展;他们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促进农作物和牲畜生产,建设灌溉体系,采用新的耕作方式以保护自然资源,制定鼓励农民生产和出售更多食物的政策,并开展了很多其他的农业发展项目。 作者: Spielman, David J. 全文下载
世界食物形势—新的驱动因素和必要的行动
当前,一些新的驱动因素正迅速重写着世界食物格局。收入增长、气候变化、能源价格高涨、全球化,以及城市化使得食物的消费、生产和市场状况发生转变。世界食品供应链中,私营成分,尤其是食品零售商的影响力迅速增强;食品供给的变化、农产品价格的攀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新型关系对于贫困人口和食品不安全人群的生计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向各级决策者提供必要信息,以便其在地方、国家、地区乃至国际层面上能够拥有充分的应对空间,就必须分析和诠释上述全球食品状况的新趋势和新挑战。同样,这些分析对于适当地调整关于农业、营养和健康方面的研究项目方案也有深远影响。勿庸置疑,农业和食物在发展政策中的作用正在引起全球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例如,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到, 在非洲发展新型伙伴关系(NEPAD)的框架下,非洲农业加速采取了公共行动,亚洲开发银行近期增加了对农业投资的 计划等等,这些仅仅是一些例子。 作者:von Braun, Joachim 全文下载
居高不下的粮食价格:原因及策略
概况 近几年来粮食价格的突飞猛涨引起了全世界人民对粮食和营养状况的关注,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对通货膨胀,以及某些国家中由此产生的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关注。尽管各种因素对于全球粮食价格飞涨的影响程度依旧有待商榷,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凸现出来,并被最高政策制定层所了解和关注。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先前就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并指明了避免以及减轻危机发生的主要措施。2本文意在更为具体地指出当前需要做什么。整套政策的调整措施要求框架明确、结构透明,特别是其先后顺序、规模,对多样的地区及国家的适应性,以及为其实施所进行的安排和管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政府以及国际组织都肩负重任,要通过推动紧急贸易和投资措施并利用社保帮助贫困人口应对食物账单的增长来降低和稳定物价。许多措施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全球协作。 几乎所有的农产品都没能摆脱涨价的趋势。从2003年开始,全球玉米和小麦价格涨了两倍多(图1)。稻米的价格跃至史无前例的高位,仅在前四个月就翻了一番。奶制品、肉类、禽类、棕榈油以及木薯,和其他的农产品一样,也经历了价格巅峰。自2003年初起,黄油和牛奶的价格已是原来的三倍,禽肉的价格也几乎是原来的两倍。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美元疲软(从对欧元的牌价来看)的因素,粮食价格的增长幅度实际上要稍低些,但仍然引人注目。因为对于穷人而言,真正核心的是这一系列涨价对其实际购买能力的影响。这些影响一部分体现在非技术劳动力工资相对于食物价格比例的下降中。依据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的全球模拟分析,高居不下的全球农产品价格看来似乎不太可能降至2000-03年的水平,而且波动甚至有可能更加剧烈。3食品价格的波动不同程度上从国际市场传递到各国的国内市场中。4例如,在坦桑尼亚,2 0 0 3年到2008年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变动的81%反映到了国内市场玉米价格的变动上。然而,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和苏腊巴亚,玉米价格的传递分别只有5%和32%。无独有偶,在加纳和菲律宾,本地的稻米价格调整到了大约国际价格变化的50%。食品价格的波动对整个通货膨胀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食品在消费品中所占比例很高。在拉丁美洲,食品在消费品价格指数中所占比例为23%到50%,食品价格的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了两位数。中国的食品价格也在加速增长中,食品价格对整个通货膨胀的影响达到了9 0 %。在印度,2 0 0 7年到2008年,食品价格增长对整个通货膨胀的影响只占了不到20%,然而,已经在印度国会中引起了关注。印度已经动用补助、贸易和税收政策以应对全球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剧烈震荡。然而,最不发展国家——大部分位于非洲——以类似的方式来应对的资源却要少之又少。 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正在采取各种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增长对国内粮价的影响,特别是减轻对特定人群的影响。其中一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稳定和降低粮食价格,而另一些措施却是以牺牲部分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部分人群的利益,抑或这些措施事实上将导致粮价更加动荡并严重扭曲正常贸易。现在所需要的就是采取更为有效和一致的行动,帮助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解决他们面临的急剧增长的食品开支问题,并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在面对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的机遇面前迅速做出反应,从而为极度不稳定的食品市场带来稳定。 作者:、 von Braun, Joachim Ahmed, Akhter Asenso-Okyere, Kwadwo 樊胜根 Gulati, Ashok Hoddinott, John Pandya-Lorch, Rajul Rosegrant, Mark W. Ruel, Marie Torero, Maximo van Rheenen, Teunis von Grebmer, Klaus 全文下载
- « Previous Page
- 1
- …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Next Page »